大监管时代,互联网医疗行业路在何方?2021年11月18日,丁香园·丁香医生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在上海举行,互联网医药行业人士共聚一堂,探讨行业发展新形势。
随着今年10月《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的公布,行业监管新趋势成为业内热门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在发言中指出,我国的互联网医疗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僵尸线上医院”等问题,新的监管政策强调了线上线下一致原则,并关注到了行业弊病,业内各方要适应严监管形势,应向“遵循规律,规范创新”的方向努力,致力用互联网工具重塑整个医疗体系,让患者更多地参与到医疗过程并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11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参加丁香园·丁香医生生态合作伙伴大会,进行线上发言。
现状:政策一边推动一边规范 “僵尸线上医院”成突出问题
“大监管时代到来了,但我认为对行业的监管是一件好事”,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说,“监管可以让我们这个行业发展得更规范,走得更远”。
关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监管和政策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在大会上作了“互联网医疗政策进展,如何解读?”的分享。
“我们的研究数据发现,20%的中国医生已经在线上平台开展线上服务,互联网医疗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陈秋霖介绍,目前数据显示,我国已有1600家互联网医院,有7700余家二级以上的医院提供线上服务。
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医保接入少、首诊禁令的执行、处方药线上销售、数据安全、医生多点执业等方面的问题,“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虽然很热,但是并不挣钱,行业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违规行为比较高发”,陈秋霖说,虽然政策推动了互联网医疗发展,但有一些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是“为了应付而建设”,“僵尸线上医院”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
总体上,陈秋霖认为,新冠疫情后,互联网医疗相关的政策进展是乐观的。疫情刚出现时,多部门出台政策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到了10月,国家卫健委公布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对行业提出了规范要求。
解读:监管细则凸显线上线下一致原则 直指行业弊病
陈秋霖详细阐述了他对该细则的解读。“实际上,这个文件很多措施是线下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没有提出新的,只是我们原来在线上没考虑线下应该有的东西”,他认为,监管内容基本延续了全程可追溯、责任倒追的原则,线上线下一致的要求更加明显。
同时,监管要求也更加明晰了,比如,要求省级监管平台每个月至少有一次督察,机构校验一年一次,省级部门要对互联网医疗整体情况进行分析,“这些要求都更加量化、清晰了,使监管更有可行性”。
他还注意到,监管细则要求互联网医疗平台要有专门的部门,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说明政策方面越来越认识到,互联网医疗并不是简单地把医疗服务搬到网上,而是一个系统重塑的过程,有新的能力要求”。
另外,该监管细则还回应了近期的行业热点问题,禁止统方、补方,强调规范处方药销售、杜绝变相药品回扣。陈秋霖说,随着药品流通领域的改革,流通领域的营销手段变少了,一部分的营销已经转移到了线上,线上出现了“以药养医”甚至药品回扣问题,“这个现象对互联网医疗的长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现在政策上明确不能做这些,也是我们一直呼吁的,千万不要把医改当中解决的线下问题转移到线上,否则会导致行业灾难性的后果”。
2021年11月18日,丁香园·丁香医生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在上海举行。
解读:互联网医疗注定是“严监管”领域
从互联网监管的角度,陈秋霖认为,这份监管细则也是在适应今年以来国家对互联网领域监管治理的新变化,提出了信息安全、内容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细则中关于禁止AI接诊的内容很受关注,陈秋霖认为,不允许人工智能直接接诊,并不意味着不能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只是一个辅助,医疗决策还是要由医生本人进行。
细则中还提出,患者出现病情时医生要适时叫停线上诊疗,陈秋霖认为,这实际上给了医生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医生做决策,但操作过程中涉及合同终止的问题,对于预付费用怎么处理,将来可能还需要相应的细则。
“互联网医疗领域注定不是最开放的,因为医疗必须是一个全程监管,全程可追溯、责任可倒追的过程”,陈秋霖说,互联网领域一方面必定要推进发展,在我们衣食住行都 和互联网连接的时候,医疗领域不碰互联网是不可能的,但互联网医疗领域也必定是一个监管很严的领域 。
应对:行业需要持续的模式创新、勇敢的制度创新
他认为,“在创新中规范、在规范中创新”是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各方应如何应对?他的建议是:遵循规律,规范创新。
遵循规律,既要互联网平台遵循医疗发展的规律,符合医改的方向,防止线下的问题线上化,也要医疗机构遵循互联网的发展规律,互联网医院不是简单地把医疗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而是运营体系的重塑,互联网医院的运营也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
规范、创新发展方面,陈秋霖提出,互联网医疗领域目前并未成形,很多东西还在探索,还需要持续的模式创新。
他认为,模式创新的空间还有很多,比如,互联网医疗作为线下医疗的补充和延伸,可以更好地实现诊前诊后服务,解决医患信息不对称,让医患沟通渠道得以延伸,帮助医患建立长期的信任,这是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所在,应给予合适的定价、合理的激励,以让它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制度上的创新,要用好试点政策,勇于探索关键问题的突破,推动政策的突破,也要加强对规范监管的创新,“在监管创新的过程中,并不只是政府监管的创新,还需要行业发力”。
展望:互联网可否推动医疗体系从“供方”中心转为“患者”中心?
陈秋霖提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重塑’这个词用得非常‘重’,也说明对我们这个行业是非常期待的,希望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来重塑整个医疗体系”。
他还提到,我国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并不只是互联网诊疗,还应包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和药品、医保、科普、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而健康领域的开拓目前是不足的,“我们特别期待未来的互联网医疗能够更多地和物联网、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向前端垂直整合,和相关产业链形成一个生态圈”。
“我更期待的是,我们的互联网创新能够让患者加入到整个医疗过程中,使患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健康”,陈秋霖提出,当前的医疗体系还是以医疗机构、以供方为中心,而不是以患者为中心,而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新方式,患者也许可以参与这个过程,“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想就是互联网重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体现,希望业界人士能够推动这样的工作”。